本文作者:admin

耕读教育体系是什么,耕读教育十讲

admin 2023-09-21 25
耕读教育体系是什么,耕读教育十讲摘要: 教高函〔2021〕1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有关高等学校、部省合建有关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

教高函[2021]1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有关高等教育机构、共建有关高等教育机构各部委、各省: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教育部

2021 年8 月23 日

加强和完善涉农院校农事教育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加强和完善涉农院校农耕教育,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是我国文明的发祥地,耕作文明和学习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农读教育践行“农读”,是农林院校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弘扬我国优秀农读传统文化的重要起点。具有修身养性、增智、强身、育美等综合功能。教育功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人才是重要支撑力量。长期以来,我国涉农院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农耕教育改革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输送了大批人才。乡下地方。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存在农耕教育不系统、与“三农”紧密结合不够、实践教育环节有待加强、毕业生求学少等问题。农业农村就业创业。加强和改进涉农院校农耕教育,让学生走进农村、亲近农民、走进农业,了解风土人情、学习当地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学农、懂农、热爱农业的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德、智、体、美等多种能力。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艰苦奋斗、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课程实践和农耕、读书、家族传承为重点,紧密结合现代农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实际实践,积极探索新时代农耕教育的新内涵、新模式,注重教育实效性和培养高素质新型农林人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三、基本原则

——把握育人导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懂农民、爱农民的新型人才,广阔领域开放农林专业,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农业农村问题的综合能力。

——体现了时代特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瞄准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技术,深化科教协作、产教融合,拓展农教内涵和外延,创新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动新时代农林教育新探索创新。实践。

——坚持因地制宜。农业院校结合各地农业农村办学特点和教育资源,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深入挖掘和提炼农耕教育要素,将农耕教育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训练。

四、任务措施

一、把握农耕教育的基本内涵。农读教育不仅是一种既修身、又学的教育方式,更是对人们进行使命教育、价值观教育、人生教育、人文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农业相关院校要加强农耕教育,关键要扎根“三农”,注重培养知行合一。既要加强学生农耕、读书文化学习,增强学生的爱国爱民精神,又要把教育教学与农业生产实际结合起来。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现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构建农耕教育课程教材体系。加强对学生传统农业文化教育,将农耕教育相关课程设为涉农专业必修课,编写中华农耕文明等教材,加强中华农耕文明、地方民俗文化、乡村治理等课程教学。加强农业特色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反映现代农业新技术、新业态和变革,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培育学生“大国、农村、农民”情怀。深入挖掘和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蕴含的农耕、读书教育要素,科学合理地将其融入到课程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在祖国大地上写出论文。

3、多渠道拓展实践教学场地。加强农耕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支持涉农院校依托农业科教基地、农业文化遗产地、国家现代农业园区等社会资源以及农民丰收节、美丽乡村等建设一批农耕教育实践基地,打造一批劳动教育品牌项目,每学期计划学生深入农村、林区、实习基地、生产一线实地考察和现场学习,增强学生服务“三农”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使命感和使命感。责任感。提高农业相关专业实践教学比重,搭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衔接的实践教学平台,加快区域共建共享农林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让农林教育走出“书本”、走出“黑板”。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山水林田湖草,培养学生勤奋、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增强学生在“希望的田野”创业的能力”。

4、建设一支农教全日制与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推动涉农院校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依托中心开展农、读、教专题培训,提高教师农、读、育人意识和专业水平。加大“双师型”教师建设力度,支持涉农院校与地方政府、农林企业共建教师实践能力培训基地,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农林科技专家以及乡村工匠、种植专家等兼职农教教师。培养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专兼职互补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5、加强更都家庭校园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将中华农耕文化、读书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突出思想引领,通过“名师讲堂”、“博读经典”等活动,推动农耕文明、读书文明进校园、进课堂,让学生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注重文化熏陶,将农耕文明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美育实践中,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环境中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榜样作用,利用师生、校友中的优秀榜样,激励师生践行“勤奋读书、重读书”的理念,引导和激励学生励志青春、报效国家。

五、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涉农院校要制定加强农耕教育的具体方案,协调推进农耕教育的组织实施、过程管理和总结评价。

2.强化资金保障。涉农院校要提供经费保障,支持农耕教育教学团队和实践基地建设以及农耕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研究,提高涉农院校劳动教育质量。

3、加强监督检查。监督学校组织农耕读书教育的实施情况,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