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教育部办公厅等七部门关于教育支持社会服务产业发展 提高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质量的意见

admin 2023-09-21 27
教育部办公厅等七部门关于教育支持社会服务产业发展 提高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质量的意见摘要: 教职成厅〔2019〕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发展改革委、民政厅(局)、商务厅(局、委)、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妇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教教司[2019]3号

教育部门(教委)、发展改革委、民政部门(局)、商务部门(局、委)、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妇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发展改革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民政局、商务局、卫生健康委、妇联:

社会服务业是关系亿万人民福祉的民生事业,是发展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业,对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促进婴幼儿护理服务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实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加快社会服务业人力资源供给在体制改革方面,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妇联办公厅支持教育社会服务业发展,完善家政、养老、托育等领域。对紧缺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适应家政服务业和养老、托幼、教育工作。物业管理、快递等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对构建以居家为主、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提出了新要求。家政电商、“互联网+家政”、“物业+养老服务”和“互联网+养老”等新业态,不断满足城市多样化、个性化、中高端新需求和农村社区居民,依托社区作为重点支撑,着力专业人才供给,拓展社会服务业发展空间,重点发展职业教育,提高教育支撑农村改善和扩大的能力。加快建立健全家政、养老、托幼等急需领域人才培养和培训体系,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支持社会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协调发展。加强统筹规划,将社会服务业紧缺领域人才培养培训与学科专业调整、招生、培训、就业联动机制建设、教育扶贫等工作同步进行,等,并重点部署,促进协调发展。

对接需求,分类落实政策。针对行业发展不同领域、模式、业态对人才的差异化需求,重点关注家政服务、健康管理、老年护理、母婴护理等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同时还要考虑急需的新型社会服务业态的储备。分级分类培养人才提拔。

教育培训一体化,推进统筹。坚持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统筹推进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资助、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各方面人才培养,提高专业规模和质量人才供给。

(三)工作目标

到2022年,教育支撑社会服务业发展的能力有效增强,紧缺地区相关学科专业体系进一步完善,结构进一步优化,布局进一步拓展,培训实训规模显着扩大,内涵进一步提升,教师教材和教学方法改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化,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社会服务行业紧缺领域培养层次结构合理、类型齐全、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较高的高素质人才。

二、任务措施

1.完善学科专业布局。完善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目录,适时增设相关领域本科、专科专业。围绕社区居民急需的家政服务、养老服务、中医健康服务、儿童保育等领域,满足管理、运营、服务、供应链等岗位需求,合理确定中职、高职、本科生、研究生的需求。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历教育相关专业和职业培训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千计划”、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规划等项目实施过程中,家政、养老、护理等相关领域专业托儿所倾斜。

2.着力扩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模。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职业院校积极增设护理(老年护理、中医护理)、家政服务与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智慧养老服务、健康管理、中医保健、中医营养与饮食等专业。理疗、助产、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幼儿保育、学前教育、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技术、康复辅助器具技术、康养休闲旅游服务、健身指导等社会服务行业相关专业点鼓励高校立足医疗护理、姑息治疗、心理安慰、家庭金融、仓储管理、服装搭配与管理、室内老龄设计、社区等行业开发新岗位、新需求服务网络规划设计,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各省要建设一批开设家政服务、养老服务专业的职业院校,引导围绕社会服务产业链打造特色专业群体。扩大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综合培养招生专业和规模。引导应用型本科院校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加快培养高端家政服务人才以及养老机构运营管理、家政服务等急需人才。机构和大型医疗保健综合体。

3.加快培养适应新业态新模式需要的综合创新人才。鼓励和引导普通本科院校主动适应社会服务业发展需要,开设家政学、中医康复、中医保健、老年医学、康复治疗、心理学、护理学等相关专业。和社会工作。原则上每个省至少有一所开设家政服务、养老服务、托幼服务相关专业的本科院校。鼓励电子信息、机械、材料等专业的普通本科院校和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专业的高职院校增设相关课程,加快家庭服务机器人、健康监测、家居等专业人才培养。智能监控等健康养老、家政服务领域智能设施设备的研发制造人才,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VR)技术、智能硬件、新材料等的深入应用. 在社会服务行业。在普通本科院校金融专业和高职院校金融、商科专业增设相关课程,不断满足养老金融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校探索辅修专业或双学士学位等培养模式,加快培养社会服务业相关领域管理和培训人才。

4、积极培养高层次管理和研发人才。加强社会服务业相关学科基础科学研究。支持高等学校通过设立家政学等二级学科,开展相关产业政策研究和人才培养。推动相关交叉学科专业发展,服务以专业装备、专用工具、智能产品研发制造为支撑的家政服务产业集群建设。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大学招收和培养相关学科研究生,为企业和职业院校输送业务骨干和高水平教学科研人才。

5.支持从业人员提高学历。鼓励符合条件的家政服务、养老服务企业、养老服务机构管理人员申请专业硕士学位。支持社会服务行业从业人员通过多种渠道接受职业教育,提高学历。开放大学要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加快信息化学习资源和平台建设,探索建立面向社会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和支撑服务模式。

6.鼓励高等学校广泛开展职业培训。推动职业学校与相关企业合作,促进企业职工技术技能提升。支持职业院校发挥资源优势,重点为困难企业转业人员、去产能分流、贫困劳动力从事社会服务行业等重点就业群体提供职业培训,承担“雨露计划” 》、《女性家政服务培训》《家政培训改进行动》等培训任务。鼓励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展市场化社会培训。

7.完善教学标准体系。发挥标准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性作用。按照专业设置与行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专业标准对接、教学流程与生产流程对接的要求,持续更新和推广专业教学标准、岗位实习标准、实习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社会服务行业的职业院校。建设和实施。推动实施相关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标准。指导高等学校贯彻国家教学标准,按照相关要求科学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计划,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8、建设优质课程素材资源。重点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安全意识、法制教育。相关专业课程重点关注老年服务与管理、病人护理、母婴护理等领域,并适当拓展心理学、医学、营养学、沟通技巧等基础知识。在国家规划教材建设中,加大对社会服务行业紧缺领域相关专业教材建设的支持力度,精选200本校企双校开发的优质教材,倡导新宽松-活页和练习册式的教材。鼓励相关院校引进企业真实项目和案例,开发或引进多种形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向相关专业倾斜,做好养老服务建设管理学、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数据库。更新并使用作品。

9.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积极招募和推动职业教育培训评估机构与社会服务行业优质企业、职业学校合作,共同制定家政服务、养老服务、妇幼保健等急需领域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证书。婴儿护理,并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支持大学生在获取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获取紧缺领域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高就业创业技能,促进高质量就业。牵头开展家政服务、养老服务、托幼服务等领域1+X证书制度试点,同步探索设立职业教育国家信用银行。

10.推动校企深度合作。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家政服务、养老服务职业院校,或与职业院校以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形式共建产业学院,合作开设相关专业,规范加快人才培养。专门人才。将社会服务业紧缺领域列为校企合作重点领域,优先支持产教融合创新项目和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项目建设。在全国建设培育100家以上产教融合家政服务企业,充分发挥“领跑者”行动示范企业对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和重点包容性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创建50家优质企业和200所相关院校职业教育集团等,共建产业学院、大师工作室、协同创新平台、实习实训基地,实施现代职业教育等人才培养模式。学徒制和“订单培养”,协同创新服务项目或开展技术研发,支持和鼓励企业承担教师实践培训和学生实习,深度参与急需领域人才培养和培训。

1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2019年9月5日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