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熊丙奇
大学生的成长路线开始变得多样化,“延毕”渐渐成为一个未必不好的个人选择——一些同学因为结婚生子、个人创业、科研计划等原因延毕,实际上都是为了给自己今后的发展道路找到一个“最优解”。某大学一个班级有半数学生申请延期毕业。专家也建议,如果延期的这一年没有确切的目标,不如按期毕业,在工作岗位上也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延期毕业是针对相对固定的学制的——按学制时间毕业属正常毕业,而超过学制年限毕业则属于延期毕业。以往,对于延期毕业,舆论的看法都是比较负面的,觉得肯定是学生不优秀,未按期完成学业,导致不能正常毕业。而其实,随着弹性学制、学分制的推进,学制年限将不那么突出,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完成学业的年限。延期毕业在目前还引起关注,这表明我国高校弹性学制、完全学分制的推进还不够。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一些大学就提出了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的改革,学生修完足够的学分即可毕业,早可以三年完成学业毕业,晚可以六年完成学业毕业。弹性学制给大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安排大学学习生活。比如,在求学过程中,兼职打工赚学费靠自己的劳动完成学业;给自己一段休整的时间(国外大学称为“间隔年”),更好地思考未来的发展;遇到好的创业机会,投入时间去创业等等。但是,弹性学制的设想很好,可绝大多数学校没有真正推进,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还是按学年制进行,学生想自主确定学业年限——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都很困难。一方面,学校的必修课比重很大,选修课只有百分之十几,学生很难自主选择课程,完成课程学分;另一方面,学校还是采取计划方式管理学生,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学校生活服务都按学年编制相应的计划,提前完成毕业的学生还好说,延期毕业的学生就很难享受相应补贴,在大学宿舍里继续住宿都困难。
不要说本科生,就是硕士生、博士生也面临同样的困境。直到两三年前,一些高校才针对大部分博士生要4年才完成学位论文的情况,给“延期”博士生活补贴,解决住宿。这背后的问题是,弹性学制的构想与现实学校管理不接轨。国外大学实行学分制,与之对应的是更灵活的管理、服务体系。在课程上,必修课比重通常不高,只占40%左右,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组合自己的课程;在学校管理上,通常只有大学本科低年级学生才提供寄宿服务,本科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则大多在校外租房,这就让学生的学制选择很灵活。最近有一则报道称,一高校对毕业后重修挂课课程学分的学生收一学期学费,这毫无疑问是乱收费,只重修一门课,为何要缴一学期的学费?但从学校管理和服务角度看,这种“收费规定”也折射出学分制的困境。如果学生只修一门课完成这门课程的学分,不在学校住宿,不纳入某个班级管理,那很容易解决;可如果重修一门课,就要在学校待上一学期,就会出现修“一门课要读一学期”这样的纠结。
总体而言,我国高校并没有随着学分制、弹性学制的推进,从根本上改革、调整学校的课程体系、教学管理体系和学生服务体系,结果导致学分制、弹性学制大多只停留在概念层面。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包括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自主权,无法根据学分制办学的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二是学校对学生的学籍管理,还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思维,不是灵活地根据学生的多元选择作出变化。
近年来,教育部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再次提出允许在校大学生休学创业。然而,休学创业仍然面临现实政策不对接,诸如休学创业的学生,是按什么身份投医保等等。其实,我国大学如果能全面推进学分制,学校只负责学生的学业教育与管理(包括与学业对应的奖学与助学),而政府和社会把学生作为社会普通公民对待,纳入社会服务、管理体系,不是再由大学包办,那大学和大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就更清晰。休学创业、延期毕业这都是计划管理的局部创新——在整体计划管理体系中,给少数学生一定的选择。全面的创新是学校自主办学、学生自主选择。
随着社会的发展,受教育者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因此,教育必须改变以前的单一管理、评价模式。这需要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并基于扩大学生的选择权,来全面推进教育改革。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