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2023年高考倒计时10天,哪些新变化值得关注?多地考场首次应用新技术

admin 2023-12-28 315
2023年高考倒计时10天,哪些新变化值得关注?多地考场首次应用新技术摘要: 距离2023年高考还有10天时间,再过10天,各地学子们将踏上考场,迎来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考试。作为新冠疫情“乙类乙管”新形势下的首次高考,2023年高考有哪些新变化?各地如何部署高...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2023年高考倒计时10天,哪些新变化值得关注?多地考场首次应用新技术,以及2023年高考倒计时10天,哪些新变化值得关注?多地考场首次应用新技术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距离2023年高考还有10天。再过10天,各国学子将踏上考场,迎来人生中一场重要的考试。

作为新冠肺炎“班级B and B管理”新形势下的首次高考,2023年高考有哪些新变化?各地高考如何部署?

很多地方的报名人数都增加了。

湖南、四川等地再创新高。

2023年高考全国统考于6月7日开始,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11:30语文;15:00到17:00数学。

6月8日9:00-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17:00,如有外语听力考试,应安排在外语笔试开始前。

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表一致。省级统考和高考时间由各省级招考委和高校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确定并公布。

最近很多地方都公布了准考证的打印和确切的考试时间。

最近一些地区也公布了今年高考的情况。可以注意到,很多地方的报名人数都有所增加,有的地方创历史新高。如2023年湖南省高考报名人数68.4万人,比上年增加2.9万人,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

据媒体报道,今年四川省高考报名人数超过80万,创历史新高。

此外,今年云南省高考报名人数达39.93万人,比去年的38.83万人有所增加。其中普通高中学生35.57万人,“三校生”4.36万人;参加艺术专业考试的有3.25万人。

参加体育专业考试的有1.88万人。

今年甘肃省高考报名人数共计247848人,比去年增加4600人。其中,参加普通高考考生196678人。

5月22日,安徽省淮南市凤台一中高三学生在晚自习上认真复习,冲刺高考。陈彬摄

警惕手机作弊

很多地方首次配备智能安检门。

今年各地把防范手机作弊作为重中之重,很多考场首次配备了智能安检门。

比如,云南省规定,今年所有考场实现标准化,所有考点首次配备智能安检门。所有考生必须通过智能安检门的检查后才能进入考点。同时,考生进入考场前要经过人工安检,坚决将手机停在考点外。

所有考点都实现了5G手机信号屏蔽全覆盖。

江西省教育考试院《致全省2023年普通高考考生的公开信》也表示,今年高考增加了一道安检门,考生需要在考点和考场接受双重安检。严禁考生携带手机、智能手表、耳机等电子设备进入考点。

河南省教育考试院《致2023年高考考生的一封信》还介绍,该省开展了手机作弊专项治理,配备智能防盗门,手机不能带入、隐藏、使用,实行“智能安检”和“无声入场”,统一配备文具,大数据筛查核实疑似考生。

随机编排考场,跨县监考,视频监考,跨市网上巡考,考试结束后审核比对报名和录取照片,智能筛选考场视频,录取时向高校提供考生试卷图像和录取照片,全面防范考试舞弊,打击考试相关犯罪。

在2023年湖南省高考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也要求5月底前完成考点智能安检门建设全覆盖,坚决把手机等高科技作弊设备挡在考点之外。

资料图:考生在考点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按照防疫要求进行相关检查。中新社记者唐摄

明确多处考生防疫政策。

疫情防控政策方面,很多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调整。比如福建省要求,要按照“乙类乙类管理”坚持科学准确的疫情防控要求,加强对考生和家长的防疫指导。

山东发布的《致全省2023年夏季高考考生的一封信》要求,考生要做好健康监测工作。考前3天,独立进行健康监测。如有发热等可疑症状,应立即进行核酸或抗原检测。如果结果为阳性,主动联系考点所在的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备案。

按照相关要求在考点备用考场参加考试。

考试当天或考试过程中出现可疑症状的,当场进行抗原检测,阳性的考生安排在备用考场参加考试。备用考场考生必须全程规范佩戴口罩。

信中还说,考生考前不要外出或聚集,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规律饮食和作息,确保以最佳状态迎接考试。

江西发布的《致全省2023年普通高考考生的公开信》也要求考前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和个人防护,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活动,降低疫情感染风险。

黑龙江发布《致全省2023年普通高考考生的一封信》,其中提到,虽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行“乙类、乙类管理”,但要做好个人防护,考前减少聚集和流动,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转自中国新闻网

资料来源:Dayang.com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