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你能接受孩子上“技校”吗

admin 01-08 357
你能接受孩子上“技校”吗摘要: "一半学生上不了普通高中!"这是家长圈的焦虑之源,某种程度上,也是鸡血爸妈们各种报补习班,满世界找名师的很大原因。与此同时,我国出台的首个教育评...

大家好,你能接受孩子上“技校”吗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你能接受孩子上“技校”吗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你能接受孩子上“技校”吗和你能接受孩子上“技校”吗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一半学生上不了普通高中!"

这是家长圈的焦虑之源,某种程度上,也是鸡血爸妈们各种报补习班,满世界找名师的很大原因。

与此同时,我国出台的首个教育评价改革方案强调"健全职业学校评价",破除"唯文凭",很多教育专家也表示:"普职比大体上相当是国家政策方向。技术人员没有了,是灾难。我们并不是说让孩子上职高或中专就没有前途了。的确,去上技校学一门好手艺也不差。"

那么,你会愿意让孩子未来读职业学校吗?全世界的职业教育又是什么样呢?这一次,"爸爸真棒"的实习生Michael调查了名校毕业生的就业数据,以及全球的职业教育现状,其实,就算是在欧洲发达国家瑞士,也只有45%的学生能上普通高中,25%的学生能上国立大学……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大概是大家对高考的一大印象。毕竟,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只有努力去考上一个好的大学,这样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从而找到更好的工作。

但是,在工作中,名校毕业的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真的比较强吗?还真说不清。

近期,《哈佛商业评论》发布的一篇报告令人大跌眼镜:雇佣一个藤校生,未必能对团队带来帮助,反而很有可能引发人际冲突,阻碍公司的发展。

这是一项针对全球79个国家,综合排名靠前的294所大学的近3万名已经踏入工作岗位毕业生的为期2个月的研究,评估内容包含工作产出质量,团队合作,领导力,情商,创造力等,调研发现:

大学排名相差1000,毕业生工作表现仅提高1.9%

在Webometrics全球大学排名中,排名第一的是鼎鼎有名的哈佛大学,而位于第999名的是位于波兰一所理工类院校——热舒夫工业大学(Rzeszów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听上去不论是学校声望、教师水平、新生竞争力等等来看,哈佛都是更胜一筹,但根据研究显示,排名每相差1000个名次,毕业生的整体表现仅提高了1.9%,微乎其微。

△热舒夫工业大学官网

不爱“交朋友”的名校生

名校生的就业综合能力优势不明显,“毛病”倒是一大堆。他们缺乏合作精神,也更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从而影响团队的发展。

△缺乏团队认同的名校生可能阻碍公司发展

01 。

名校生的职场缺陷

根据《哈佛商业评论》报道,尽管名校生整体表现略好,但聘用这些优等生可能对公司产生负面影响。

根据数据显示,名校提供了优质的教育环境,却并没有在提高工作绩效方面发挥作用。

排名靠后的大学毕业生在工作动机和职业道德方面也表现出同等的水平,这可能更多地受到个性等其他个人因素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人际关系对于员工动机、工作满意度以及最终的绩效成绩发挥着关键作用。

此外,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公司的成功至关重要,缺乏合作精神不仅会对个人绩效产生不利影响,还会对团队的工作效能产生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公司整体的净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来自名校生的“优越感”,会让他们认为自己与毕业于普通院校的同事不同,只和同档院校毕业生合作,这种“名校抱团”行为和很可能导致公司团队内部的矛盾。

甚至,他们可能会被那些学术背景不那么出众的同事们认为是傲慢或势利的,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同事们才不喜欢他们。

并且,考虑到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工作需要的要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大学排名带来的微薄优势也可能会在职前培训中被抵消。

02 。

挤破头去顶尖大学真的有必要吗?

读完哈佛商学院的报告,不禁会去思考这个问题,如果功利点说,我们读大学只是为了找到一个好工作,从而拿到一份好收入的话,那一流大学和三流大学的差距看起来真的没这么大。

甚至按照报告中所说的,这细微的差异在大公司的职前培训中完全可以被抵消掉。与其希望在顶尖大学中学到一些课本外的习性和性格,不如从小培养。

当然,我并不是说去读顶尖大学完全没必要。

首先,由于大公司的用人习惯,他们很少会去考虑排名靠后的大学的毕业生。在应届毕业生招聘中,该现象尤其明显。

这不是很快就能改变的,正如报告中所说,顶尖大学之间的归属感会更加强烈,而他们和普通大学的隔阂也会不自觉的变大。只要HR是个名校毕业生,他很难不去“轻视”普通大学生。

再者,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实验的设备已经经费很大程度决定了结果。顶尖大学的条件设施相对会更好,就更容易产出好的结果。

问题是,如果能力有限,应该去用拼尽一切去上一所顶尖综合大学吗?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会用尽家里一切的人力物力财力为孩子报名补习班,只为读一所好大学。他们没有做错,也非常值得我们去尊重,在很多地方,读书确实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方法。

只不过我们听到的故事大多都带有幸存者偏差,也就是我们只听到了成功改变了自己命运的人的故事,却忘记了还有更多没能考上理想大学的学生,甚至我们也没听说那些考上一流大学后他们毕业后的生活,是不是确实过得更好。

或许,我们应该正视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如果这个孩子确实读书特别优秀,也很擅长读书,那么赌一把确实可行,但是如果孩子是真的非常学渣/偏科,或者家里也没有这么多经济条件支撑他出国怎么办?

那么,后者真的可以去考虑一下技校。这里丝毫没有贬低后者的意思,因为也许成为一名职业技术人员确实对他们来说是一条相对更为轻松,并且同样也能改变生活的路。

△在我国出台的首个教育评价改革方案中,也提到了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建议

03 。

不去读大学很可耻吗?

其实,就算是我们传统认为的欧美发达国家,他们也不是人人都有大学上,或者也不是人人都想去上大学。

就比如拿欧洲的发达国家瑞士为例,他们大约只有45%的学生能读上公立高中,甚至这些高中生中还只有25%的人能去上国立大学。

那么,剩下那些考不上高中大学的人怎么办?他们会直接进入中专大专,从而进行专业的职业培训,比如做个酒店侍卫,制表师傅等。

他们不会去强迫自己孩子读大学,而是选择最适合他的路,而那些去上大学的,则一定是读书最优秀也认为自己最适合读书的。

一般人花4年读大学再去找工作,工匠们花4年体制性的学习一门手艺,考取技能证书,毕业马上就可以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这份工作的工资也不一定会比办公室的白领低。

如果他们有天赋也够努力,甚至一个酒店主管,一个高级制表匠人的薪水会远远比普通上班族高得多。

同时,职业院校毕业的蓝领不代表就没有机会创业,更不代表不能成功。比如RICHARD MILLE是一个2001年才成立的瑞士豪华钟表品牌,品牌创始人Mille先生80年代才加入制表行业做学徒,短短20年便已决定转型创业,到了现在该品牌的基础款表的发售价就都已经是百万人民币以上。

△RICHARD MILLE官网截图

甚至,技工可以不花一分钱全家获得美国绿卡,这或许是欧美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另一种认可。

自从美国的移民政策越收越紧,想通过投资以及高技术人才移民的难度可谓是日益增加。但是,我身边的一个理发师朋友却通过剪头发这门朴实无华的收益,得到了美国的技术移民签证。

以前我认识一个理发师朋友,他在上海某条小路上开了一间生意不错的小店,结果有一次他突然说自己以后不在上海做了,准备全家移民去纽约了。

他说自己就是通过剪头发这门朴实无华的手艺,没怎么花钱就获得了美国的技术移民签证,从而使全家获得了绿卡,去纽约发展。

后来再听到他的消息就已经是快一年以后,他已经在纽约开好了店,孩子免费去了公立学校,甚至家里还买了一辆保时捷开。

所以技术工人真的不吃香吗?也未必吧。

04 。

为什么中国家长不能接受孩子“读技校”

首先,很多家长想到的是工资问题,认为蓝领的工资一定就比白领要低。

实际上,即使在国内,这个论点在几年前便已站不住脚。

在2017年时,人民网就已经发文指出,上海技能人才(指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在生产服务一线岗位工作个技工)的平均工资(9.54万)就已经高于全市平均工资(8.56万)。并且根据技能等级的提升,工资也会相应的上涨。

同事夏天空调坏了请空调公司的人去家里修,这名技术人员轻描淡写的表示他们淡季时工资也有一万多,而旺季时能到2万人民一个月。这是多少白领们想得到的税前工资啊,所以从工资说事不那么靠谱。

这更多的其实是一个传统的偏见问题。如果你上一段看到让你的孩子去读技校而感到愤怒或者不适的话,那么也许你也中招了。

确实,在我们的社会中,认为蓝领工人的的地位比办公室的上班族低,或者认为坐办公室的一定比体力劳动者更体面的观念还是存在的。虽然每个家长都去教育孩子要去尊重每一个人,但是事实上家长自己也不一定会做到。

也许高考真的不是唯一的路,这话说出来很扎心,但是大部分人参加的高考,也都是给学霸们做陪考,毕竟一本线比例就这么些人。

就算是一本毕业,招聘时的热门岗位也会非常激烈,也不一定会或者工资兴趣都相投的工作。读了一个二流三流的本科,也许之后也只能拿个基础工资。

每个人的能力天赋都不同,如果孩子真的不擅长读书,与其累死累活走背书拼高考,那去学一门他喜欢的手艺,或许之后生活也不会太差。我们非常能理解

如果大家能够正视每一个职位,每一个工种,那选择的道路就会多很多。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