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学理科怎么写作文?用理科生的思维拿高分这个问题,学理科怎么写作文?用理科生的思维拿高分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 © 曲一线科学备考
>>>小曲说<<<
常言道:“高考作文是带着镣铐跳舞。”由此,高考作文的限制性可见一斑。但同理,限制的另一面就是规律,在固定的框架里头怎样在限制之中摸索出一条全面适用的规律,可以说是高考战场上见神杀神见佛杀佛的独门秘籍。
这种规律既有它的普遍性,适用于大部分人;也有它的独一性,还需要大家在实践中自行摸索。作为一个现就读于北京大学的中文系的理科生,在这里希望自己的一点心得可以成为大家写高考作文时的辅料,帮助大家取得更为优异的高考成绩。
对于全国卷的考生,我们会发现近年来的高考作文从话题类转向了任务驱动型,无论是漫画还是时评,无论是书信还是社评。
高考作文从静态转向动态,它一方面对于具体内容的落脚点变得更加的小,比如一副漫画,比如父女就“高速公路上是否能够打电话”之间的争论,这使得套作者无计可施。
我始终记得高考前老师给我们打出的标语:“迎接祖国挑选”。
在这样的一个大前提下,我们必须意识到矫揉造作、生搬硬套的文章在高考的考场上是注定会被淘汰的。对于总体来说平均阅读量大大少于文科生的理科生来说,大家最为迫切的是要选择最为有效的阅读材料,提高自己的输入输出比,利用高质量的阅读材料选材来弥补阅读量少的差距。
在此,我谈谈我个人的偏好。
试想一下,当你在写作的时候,如果能够熟练地使用“遑论”、“机制”、“社会生态”此类常常出现在传媒作品上面的词语,你整个遣词造句的功底是不是就比别人高出了一大截?这与常年看年年基本上大同小异的高考作文素材的同学的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
当然,有同学说,我时间紧,没办法每天都看报纸,那你就每周拿出一个小时看报纸,实在不行,你就拿着南方周末的新年专刊,一直啃到你高考,六个月看一份报纸总归是可以的吧。
这种“啃”并非是过目即忘的扫视,而是一边读一边思考的精读。
首先,思考专业媒体人的用词和你的用词的差异性,记下那些“高大上”的用词,内化吸收他们。
其次,注意句式,看看人家长短句的使用,学习他人概括复杂事件的方法,以及怎样用生动或者辛辣的比喻使你的文章显得更加妙趣横生。
以及,最核心的,这篇报道,或者评论,它的价值在哪里?它展现了社会哪个时间空间层面上的问题或者现状?它牵扯到了哪些人或者集体?它的普遍性或者典型性体现在哪里?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去切入的?
只有真正在阅读的时候去思考这些不仅在高考作文中并且在以后你们融入社会的过程中慢慢会面对的问题,你才能够说真正完成了高考语文作文希望培养出的批判性思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报纸的娱乐版也有它的价值存在,《爱乐之城》上映时,《南方都市报》的娱乐副刊讲述了石头姐好莱坞寻梦的故事,后来,它成为了我某次省适应性模拟考试的作文论据,这才是真正的新潮且深刻的作文素材。
除此之外,娱乐版无需我多言,也绝对是大家寻求消遣的好途径。
除此之外,大家要有积累素材的意识,无论是报刊杂志,还是平常做的传记小说,甚至于《五三》教辅下窄窄的小字,或名人名言,或历史故事,只要你觉得它或深刻、或有趣,都可以把它摘抄或者有意识地记忆下来,再通过你内在的思考对之进行加工、输出,势必可以为你的高考作文锦上添花。
对于其他关于议论文写作方法的具体阐述,什么论点清晰,分论点单独成段,纵向或者横向展开,事实论据与名言论据并行,凤头豹尾,在这里我不再一一赘述,因为我始终觉得,高考作文最重要的规律是要把握出题者希望筛选出什么类型的考生,如果同学们真正通过自己的阅读更新了自己的语言系统,这些更为细枝末节的操作手段对于大家来说都是小菜一碟,最本质的仍旧是我刚刚所谈到的那些。
我是17年全国一卷的理科考生,我的高考作文题目是选择中国的几个关键词向外国人介绍我眼中的中国。
对了,我最喜欢的报纸《南方周末》的口号是:“在这里,读懂中国。”
OK,关于学理科怎么写作文?用理科生的思维拿高分和学理科怎么写作文?用理科生的思维拿高分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