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188天后,血腥的高考即将开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188天后,血腥的高考即将开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文 © 曲一线科学备考
>>>学霸说<<<
高考,可以说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公平的教育考试,而很多考生和家长却谈“考”色变,不是他们害怕高考,而是他们不知道,其实“腥风血雨”的高考早在1年前,就已经开始了。
文 © 清华大学 梁乐萌
高考分数:数学143; 语文126; 英语137; 文综222;
谈到高考,我倒真觉得,最起码对于我自己来说,很多东西是在高二决定的。
首先,对于大部分省份来说,高二决定的是文理的方向。我高一时各科成绩比较均衡,理科更好一点,不仅是分数,在单科排名中理化生也一直好于政史地。
但我在高一下学期中期就基本决定要选文科,主要是因为个人对数字符号比较厌烦,在一所重理轻文的学校还算是比较令人瞠目结舌的举动。后来两年起起伏伏兜兜转转走到了这里,我也不认为和当初的文理选择有必然的联系。
毕竟无论从难易还是不确定性上来说,很难说文理孰优孰劣。个人感觉自己内心的声音和外界的意见都要听。其实也不用把这个选择看得多么决定一生。理科生在大学选择文科专业的人为数不少,我们专业(新闻与传播)的学姐也有研究生选择核研院的。人生总还有无限可能。
从2017年开始,包括山东省在内几个省份进行高考改革,文理结界将成为历史。虽然改革需要一个过程,但这肯定是大的趋势,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学弟学妹不必为此忧心。
高二决定的东西不止文理。能在高三逆转天地的毕竟还是少数,却有很多人可以在高二弥补高一的不足,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同样也会有不少人在高二没站稳掉下去。
也就是说,高二在很多人高中三年学习生涯中,起到的是一个定位的作用。
拿我自己来说,虽然高一我也曾在晚上入睡前想三想四,但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上清北,觉得能考上浙大、武大甚至省内的重点大学就已经很好了。正是在高二一年,我才看到,那个模模糊糊的可能性,慢慢从天上的星星,变成前方的路灯。
高二时听到一句很经典的话,高一会学,高二学会,高三做对。感觉这句话还挺耐琢磨。
高一会学,就是在高一一年把之后三年学习的基调定好。
从大的方面,想明白学习的意义,了解自己的优势弱势,搞清楚各个学科的特点;
从小的方面,课堂笔记怎么做,错题怎么整理,形成适合自己的方法和习惯,之后就不要花心思改变。
个人感觉这很难完全做到(我高一也没做到),甚至高中三年都做不到。发现自己高一没做到,没关系,高二还有时间。只要想明白并且下功夫,高二的学习状态可以有翻天覆地的改观。
高二学会,说白了就是要把高中知识全!部!掌!握!好的一面是,高一具体知识上的短板在高二都可以弥补。对我自己来说特别是数学。我高一时解析几何那块几乎是一片空白,经过高二一年的补救,到了高三不说擅长,起码也不会特别头疼。
不管文理,甩掉不擅长的三科后带来的绝对不是轻松。高二的“学好”和高一的“学好”相比,几乎不在一个维度。这点心理准备要做好。
高三做对,就是要开始刷题、练规范、找手感、甚至摸套路了。
返校时好多学弟学妹说高二课程进行得太快。在我上学的地区,通用的模式确实是在高二把所有东西囫囵吞下,高三再拿出时间重新咀嚼。对这种模式是好是坏我不做评价,但同样是囫囵吞下,能消化多少,就会在人与人之间形成很大差异。个人感觉高二不太急着大量刷题,有时间不妨回看课本,把知识一点点弄熟,学会还是最重要的。
如果想在高三比别人领先一步,可以早点尝试从整体把握。特别想说的是高二的会考。在我上学的地区,高二上、下学期举行两场会考,第一场考语数英,第二场考其他科目。
因为会考考的是最基本的内容,准备会考前的一段日子会一直做特别简单的题,过得犹如天堂。但是不要因为拿A没难度就把这段时间荒废。个人感觉这是特别难得的、可以把学过的所有东西从头到尾捋一遍的机会。
同样,在高二高三之间(可能并不存在)的寒假,比起急着刷成套的历年高考题,个人感觉更有意义的是将全部的知识内容作为一个整体回看一遍,相信一定可以看出在当时学的时候没有看出来的新东西。
关于188天后,血腥的高考即将开始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