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高考压力山大?古代高考制度了解一下

admin 06-18 801
高考压力山大?古代高考制度了解一下摘要: 对于已经经历过高考的人们来说,可能已经忘掉了当时的试卷和题目,但备战高考时那些写不完的作业、背不完的答案,仍旧让人印象深刻。尽管现代高考看起来并不轻松,但和古代...

对于已经经历过高考的人们来说,可能已经忘掉了当时的试卷和题目,但备战高考时那些写不完的作业、背不完的答案,仍旧让人印象深刻。

尽管现代高考看起来并不轻松,但和古代“高考”比起来,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

走,跟小编穿越回古代,感受一下古代“高考”到底什么样!

古代“高考”,居然看“脸”

现代高考看试卷,古代“高考”不仅看才华,还要看“脸”。

众所周知,古代要想参加考试得先投好胎,如果你是女儿身,就可以直接跟考试说拜拜。

就算你是男儿身,还要看你的家庭背景——假如你的老爸老妈是某大户人家的奴仆、女婢,或者是做仵作、巡捕等工作,你也没有资格参加考试。

此外,考察“颜值”也是古代“高考”的重要一环。

据《选举志》记载,唐朝的科举考试有四大准则:第一看长相,第二看表达能力,第三看字写得好不好,第四才是看文章。

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

这样看,如果你的“颜值”不达标,那估计此生和中榜无缘了。

比如诗人罗隐,尽管才高八斗,声名远扬,但他考了十多次都没个好名次。据说,这和他“颜值不高”有脱不掉的关系。

考试制度,并不简单

好不容易集齐了性别、出身、颜值等条件,想要走上“人生巅峰”还需一番打拼。

原来在秦国,普通人想做官得靠军功,砍的人越多爬得越高;汉朝实行察举制,由地方官来考察推荐人才。但这种方式并不公平,比如有钱人会花钱行贿,一穷二白的学子想要被选上当官,实在不是件容易事。

到了唐朝,科举制度的出现让寒门学子有了更多机会,但考试“玩法”更为惊悚,有五十多个门类等着你。其中“进士”最难考,有诗赋、论议、对策、经义……要求你有文采,有政治眼光,还要有超强的记忆力。

俗语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意思是五十岁能考取进士,就算年轻有为了。

宋朝特别重视科举,要想考上当官,你要经历每三年一次的州试、省试和殿试。为了使考试更加公平,还有一套防作弊系统,比如“糊名”,就是把考生的姓名密封起来,不让阅卷人认出考生,像极了现代考试里的“密封线”操作。

元朝的科举,还弄了个“左右榜”制度,看人下“试卷”。“左榜”主要针对汉人和南人,“右榜”主要针对蒙古人和色目人;两边题目也不一样,左榜比右榜难得多,让普通考生压力山大。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到了明清,大名鼎鼎的“八股文”来了。一篇“长作文”得分八个部分,从内容到篇幅、从主题到观点,连修辞手法都被限定得死死的,搞错一点就要被直接扣分除名。

考场环境,让人“窒息”

十年寒窗苦读,一朝踏入考场,至此,你终于来到了古代“高考”的最后一关。

明清时期的考场叫作贡院,内部有成千上万个房间,名为“号房”。根据记载,每间“号房”都在两平米左右,三面围墙;夏天不通风,冬天不保暖。

《明斋小识》:初八日天气微凉,人悉兼衣。及明午暴热,日如火炙,甚于三伏,又旁置红炉,后叠衣服,遂致两眼昏懵,气不能出。至二场以单衣进。十一夜半,大雨忽来,陡然寒冷,体僵齿战。

更可怕的是,为了防止作弊,科举的三日内,考生一切吃喝拉撒都在“号房”内解决。

夏天太阳一晒,粪桶内屎尿泗流,臭气熏天,整个考场的味儿别提多大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答题做卷,没有惊人的毅力是很难完成的。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