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考入清北需要在高中是怎样的状态

admin 2024-08-06 1038
考入清北需要在高中是怎样的状态摘要: 本硕北大,快毕业离开这个待了六年的园子了。我的父母比较佛系,并没有热衷于把我送进最好的小学和中学;我从家附近一所普通的中学,凭借自己的努力,在每一次升学中更上一...

本硕北大,快毕业离开这个待了六年的园子了。我的父母比较佛系,并没有热衷于把我送进最好的小学和中学;我从家附近一所普通的中学,凭借自己的努力,在每一次升学中更上一层楼,最后高考很幸运地考了省前几名,可以在北大随便挑专业。我的高中三年还挺无趣的,没有青涩的初恋,没有难忘的回忆,只有学习,和一股强烈的去到最高学府的信念。回过头看,我非常感谢那段努力的时光,来到北大后我见到了中国最优秀的年轻人,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好友和携手一生的恋人;我的职业选择和发展变得更广阔,我的人生在我考上北大后真真切切地改变了。这篇回答是当年高考后应班主任之邀,写给高中学弟学妹们的,发在这里也是希望能给各位高中生弟弟妹妹一些借鉴。正直青春年华的你们有着无限可能,若干年后你将在哪里,全看你如何利用这宝贵的当下。一、给高一高二的建议学习习惯1.从进入高中的第一天起就要认真对待每一学期、每一学科的学习。其实高考中的差距往往不是在高三这一年里形成的,因为高三只是复习巩固旧的知识,真正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是高一高二。以数学为例,高考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函数、数列、解析几何都放在高一高二学习;文科的积累和基础知识的学习也大都在高一高二完成。因为一轮复习、二轮复习将以一天一个章节的速度快速推进,一旦在前两年出现漏洞,很难在高三弥补。另外,大家要摈弃“男生只要学好数理化”“女生学不好理科”这样的成见,更不要将其作为自己懒惰、学不好的理由。能否学好不是由性别决定,而是由态度决定。我在高中见过好多位理科特别优秀的女同学,之后在清北复交的理科院系里继续拔得头筹;文理分科前我还和一位经常理科年级第一的男生同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非常重视语文、英语的学习,九门学科无一短板。因为高考比的不是谁的理科成绩高,而是谁的总分高;况且文科是最难在高三提高的,一定要在高一高二把态度摆端正。2.文科学习要“广积粮”,不要抱着功利的态度学习。怎么说呢,我其实是不太赞成在高一高二就通过刷题、补课的方式提高成绩的,尤其是文科。高三会有足够多的卷子让大家做,富有经验的老师们也会传授很多应试技巧。如果把知识比作金字塔,在高一高二要做的,是把底盘尽可能地向四周延伸,到高三辅以适当的练习和技巧,才能实现分数的纵向飞跃。我在高一高二阶段(尤其是假期)非常注重文科的积累,而不是死啃书本。语文上,我通过参加古诗文大赛、阅读《古文观止》、《唐诗宋词鉴赏》以及各种名家作品(散文为主),提高语文学科素养;英语上,我在初中就背完了高考词汇,在高一高二背完了大学四、六级词汇(大学四六级词汇比托福更能覆盖高考高频词汇),平时阅读英文报、晨读美文、听VOA、BBC等,扩大词汇量的同时了解英美文化背景。不要小看这些“无用功”,这些积累极有可能成为你高三能否拔高的关键。既然目标是考清北,就要知道高手之间的竞争往往是一分之争。有了大学四六级甚至托福程度的词汇量,我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就能多看懂一些高级词汇,怎么考都能稳稳地比别人多几分。别人却看不见这几分背后,是我从高一起就在通勤的地铁上背大学词汇,每周如此,寒暑假亦然。前期的积累,就是你高高筑起的“护城河”,别人想在高三一年里赶超你,很难。3.关于补课。我不太赞成毫无针对性的补课,选择一门你最薄弱的学科用心上课,才是聪明的做法。拿自己举例,我在高一高二的周末和寒暑假里坚持去补习班跟着一位名校老师上数学(难度高于我自己的水平)。虽然学习过程有些吃力,但对于思维习惯的养成、解题方法的习得以及兴趣的激发是大有裨益的。在高三这一年我却没有补课。一方面是校内的学习任务变重,没有时间和精力补习;另一方面是学校里的老师非常富有经验,认真跟着任课老师们学习就足够。况且在最后阶段,成绩提高的关键是自己进行总结、反思、记忆,更多地依赖“内化”。4.摈弃虚荣心、嫉妒心,要善于向学霸学习。要想干成点事,胸怀和格局首先要大。你的同学首先是你寒窗苦读的战友,其次可能成为你一生的朋友和伙伴,最后的最后才可能是竞争对手,并且如果放大到全市全省去考虑的话,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我理解在高中那样的封闭环境中会有比较心理、同侪压力,这种时候时常提醒自己,真正的竞争对手是全市我看不见的万千考生,而不是身边的同学。只有和更优秀的人在一起时,你才会进步。我在高中宿舍里稳定地成绩垫底,但这并不妨碍我喜欢和她们一起学习,她们也不吝啬带我一起飞。最后我们都考上了国内顶尖大学。高考的好处在于盘子足够大,并不是身边的人多一分,你就会少一分的零和博弈,完全是可以共赢的。生活习惯1.早睡早起不赖床。放松娱乐要放在周末,平时要保证集中注意力在学业上,不熬夜玩手机。2.周末、假期的有效利用。三年里,我一直相信假期不是用来放松休息的,而是用来赶超的。这不是说假期要没日没夜地学习,而是固定时间,每天坚持学习,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除了完成假期作业,还要复习预习,或者看书积累。我习惯假期里也设闹钟,一般七点起床,九点到图书馆学习,一天学习6~9小时不等。长期坚持这样的作息,会在一天结束时很有成就感,而且会养成积极昂扬的生活态度。正如乔布斯所言:“自由从何而来?从自信来。而自信则是从自律来!先学会克制自己,用严格的日程表控制生活,才能在这种自律中不断磨练出自信。自信是对事情的控制能力,如果你连最基本的时间都控制不了,还谈什么自信?”3.关于手机。其实用手机可以做很多有益的事,比如我会在微信上关注有质量的公众号,有助语文的学习;下载英语听力的APP等。但是我的手机里三年没有下载QQ、游戏、bilibili这些应用,我的血泪教训是永远不要对自己的自控力太有信心。设立目标要设立一个你愿意为之付出一切努力的目标。可以是长远的职业理想,也可以是理想的大学。设立目标越早越好。我十分有幸地在高一暑假借着做课题的机会参加了北京大学科技夏令营,又在高二暑假参加了北京大学优秀中学生夏令营。在和北大的学长学姐的交流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一群优秀的人聚在一起,一定会激励出更多的优秀,因而产生了一种把自己放在中国最优秀群体的迫切愿望。在这一目标的强烈驱使下,虽然我理科不差,但选择了胜算更大的文科。事后证明,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多参加一些能够了解高校的活动,多和优秀的大学学长学姐交流,及早设定一个目标。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知识发自本心的热爱,会让你的求学之路走得更加通畅。二、给高三的建议复习1.一轮复习面面俱到,重基础,轻偏题怪题。语文要吃透课本,总结答题规律,积累作文素材;英语要背熟词汇手册;数学要熟练掌握各种题型的解法,触类旁通;对于高中基本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代入转移、分类讨论等要熟记于心,基本做到看到题目就能知道大致往什么方向走,在考场上把时间留给计算,而不是花大把时间想怎么做。其实很多难题只是中档题的堆砌,很多人解不出来,归根结底还是基本方法不熟练,在某个环节卡壳。2.合理安排时间。文科理科交叉复习,强项弱项交替复习,要弥补短板,让强项更强。3.要养成勤于反思的好习惯。考试没考好,不能用一句“我只是粗心”“状态不好”来解释,粗心一定是学艺不精的表现。比如语文作文得分不高,你要想想是素材储备不足,审题立意不佳,还是结构不清晰?又如一道数学题没解出来,要反思是基础概念不清晰,方法没掌握,还是计算失误?对于计算失误,你也要总结自己常犯的错误,记下来提醒自己。又如英语没考好,你也要分析是哪个题型失分多,然后针对性地练习。总的来说,要对症下药,缺什么补什么,经常反思,经常变换复习策略。睡眠在高三这一年里,不管学习任务多么繁重,请务必保证睡眠。每天6、7小时为宜,不一定睡得越多越清醒。最重要的是保证固定的时间入睡、起床,会让你即使睡得不多也精神饱满、头脑清醒。千万不要熬夜学习,困了就睡,做不完的作业可以第二天早起做。尤其临近高考的时候,也许你几天熬夜学习知识可以在高考中多拿2分,但这影响了你的状态、心态,也许会让你在高考中失去10分,得不偿失!心态1.高考是智力、心力、体力的比拼。越临近高考越要放松,吃好睡好,状态的好坏让你的高考成绩在模拟考成绩上下浮动20分是非常正常的。不能抱着“复习不完怎么办”的心态,要抱着“xx万考生没有人能复习完,所以我比别人多复习一点就赢了”的心态,按部就班、不急不躁,查缺补漏和做卷子保持手感要同时进行。2.一个有用的小秘诀:模拟高考生物钟我在临考三周前开始在周末严格执行高考作息,九点做语文和政治,三点做英语和数学,中午小憩一下,睡不着就在床上躺一躺。我认为这非常有用:一方面让你的头脑适应高考作息,避免下午考数学开始犯困;另一方面可以拥有良好的心态——我都模拟考了那么多次“高考”,还怕它真正的高考吗?写在最后我一直相信对于学习这件事情,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情商、逆商也许比智商更重要。有一段话在高三最辛苦的时期支撑着我坚持了下来,也送给诸位共勉:“高考并不只是为时两天的考试,高考是历时三年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会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你今后的生活。可是,这三年恰好是这个群体身心急剧成长的时候,一天一个样。在我和他们接触的日子里,我发现有两点是特别珍贵的:稳定和坚持。三年的时间不算长,但是对于这些孩子而言一定不算短。在这段时光中,有多少人能心无旁骛的坚持自己心中的梦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又有多少人能够一如既往的保持成绩的稳定,心态的稳定?这是比克服第一点难得多的事情。真的。第一点试题的难、偏、怪,可以说是与试卷的战斗,与出题人的战斗;而第二点的战斗,则是与自己的战斗,是层次高得多的战斗。经历过高考的孩子们都会明白,几乎每一天我们都在和自己对话,几乎每一天都在惰性的自己和努力的自己之间做选择。有多少人能每天选择做努力的自己?又有多少人能每天都完成老师的要求。几乎没有。一群并不成熟的孩子,每天面对着小山一样的习题,和缤纷的世界,是否能学会坚守?对于这样一场会决定你命运的考试,面对喋喋不休的父母和一样焦虑的老师的唠叨,没有人能保持淡定。“一考定终身”在中国仍然是真理,仍然是改变不了的现实。高考是太重要的一次考试,这就是高考最难的地方:对人性的挑战,和自己的战斗。”阳光不会记录那些你孤灯如豆的夜晚,但它都明白,你所经历的风霜雨雪,值得它的倾情守候。愿你们用奋斗书写这三年韶华,收获在灿烂的六月;愿你们经历高三历练后成为更优秀更坚强的自己!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