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

admin 2023-09-21 33
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摘要: 教基〔202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发展改革委、通信管理局、财政厅(局)、广播电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文化体育广...

教基字[202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发展改革委、通信管理局、财政厅(局)、广播电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全国基础教育会议部署要求,充分发挥针对信息技术在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作用,在深入总结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大规模在线教育的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现提出以下意见:中小学在线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我们将把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融合应用作为推进“教育+互联网”的重大战略工程,深化基础教育方式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强系统规划,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在线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保障体系,提高基础教育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积极推进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改革,更好服务课堂教学,服务学生自主学习,满足新时代人民教育需求。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以促进学生成长为重点,注重德、智、体、艺、劳的全面培养,创造更适合学生全方面发展的学习环境。全面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坚持统筹规划。注重部门协调和上下部门联动,健全政策条件保障机制,统筹平台建设,系统开发各类在线教育教学资源,提高资源建设效率和运行保障水平。

——坚持集成创新。汇聚推广疫情期间在线教育教学积累的宝贵经验,提高资源质量标准,完善资源开发、筛选、更新和完善,开放共享机制,确保资源源于课堂、适应不同需求。用户。

——坚持应用导向。加强分类指导,完善教学组织管理机制,充分激发学校、教师和学生使用在线教育教学资源的积极性,促进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发展,防止线上教学简单替代线下教学。

(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基本形成定位明确、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在线教育平台体系,涵盖各类教材版本的特殊教育和学科课程资源体系,涵盖建设与运维、资源开发、教学应用、推广落实政策保障体系等方面。学校终端设备和网络条件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师生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显着提升,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进行教学已成为新常态。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格局基本完善,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高的作用有效发挥。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平台体系建设

1.完善国家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学习平台和电视空中课堂各自优势,促进资源共享、渠道互补、覆盖全体学生。教育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完善全国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并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合作成功运营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渠道。教育部统筹特殊教育资源建设,以国家编写的教材和广泛使用的主要版本教材为基础,系统开发课程教学资源。

2.加强省级平台建设。教育部指导有关省份重点开发其他教材版本的课程教学资源,并通过全国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实现省际共享。省级教育部门会同地方电信主管部门、广电部门,在现有平台基础上,进一步建设完善省级网络平台和电视教学区,推出本地主要使用的教材版本、课程教学资源等地方特色。专题教育资源。

3.规范市、县、学校平台。市、县、学校要充分利用国家和省级平台资源,避免重复开发和浪费。鼓励市、县、学校建设或选择具有教学设计、教学互动、教学管理功能的平台,结合学校本地教学情况,着力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特色资源。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托当地优质学校和优秀教师,通过直播的方式,为贫困学校、农村学校、教学点提供“专送课堂”、“同步课堂”服务,重点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学习并考虑双边或多边课堂。学生的学业状况,提高互动交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优质发展资源

1.完善资源体系。坚持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贯穿于资源建设全过程、各环节,推进专业化、优质化、系统化资源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为核心,丰富特色教育资源,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宪法法律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经典阅读、学习实践、影视教育等。按照国家课程规划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统筹利用现有资源和成果,充分考虑学习针对不同年级特点,遵循在线学习规律,系统化建设课程教学资源,覆盖中小学各年级、各科目。根据相关要求和中小学生的学习需求,积极开发和选择其他学习活动资源。鼓励探索建设微课程、微视频等灵活多样的学习资源。

2.严格的质量标准。资源建设必须有良好的政治关系,坚持科学性,注重标准化,遵循在线教育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规则,符合互联网和电视播出的技术标准。专题教育资源要保证权威性、专业性、时效性,体现正确的育人导向,注重运用多种呈现方式;课程教学资源必须做到统筹规划、持续衔接,体现课程改革理念,注重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课程教学资源以资源包的形式呈现,包括微课视频、在线学习任务、课后练习等。微课视频以拍摄为主,小学一般为15-20分钟,中学为20-25分钟。教师着装得体、讲课自然、说话简洁、书写规范;教学设计应注重创设互动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3、选拔师资队伍。教育部和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托教育质量相对较高的地区,选拔一批教育水平较高的资源学校,按学科、按年级,建立一批拥有特级教师、高级教师、优秀教师的学校。以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相关专家、优秀教学研究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为支撑的高素质研发团队,负责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选型。根据不同主题教育的特点,组建相应的专业团队,开发和甄选各类优质主题教育资源。

4.优化资源管理。完善资源质量保障机制,形成由相关专家、优秀教学科研人员、优秀学科教师等相关人员组成的专业队伍,遵循各项资源质量标准,严格把控质量程序,强化资源的政治性、科学性、规范性审查。建立资源动态更新机制,及时更新资源内容,增强当代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平台资源质量。

(三)充分利用平台资源

1、服务教师课堂教学。鼓励教师积极学习平台提供的优质课程案例,有机组合或创作加工各类优质资源,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促进跨学科综合教学;积极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拓展教学时间和空间,促进教学重组组织方式、创新教学方式;赋能教师因材施教,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信息采集,精准分析学业情况,推进差异化、互动式教学和个性化指导,特别是关心和帮助学生学习困难将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服务学生自主学习。学校要加强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指导,科学设定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制定线上学习计划,有效利用平台学习资源,合理选择其他线上资源,科学安排课后学习时间,积极做好预习准备复习、开展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引导家长有效配合指导学生开展在线学习。

3、服务农村,提升质量。加大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学校平台资源利用力度,有效发挥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使用效益,加快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乡村振兴。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农村薄弱学校特别是乡镇寄宿制学校、乡村小学校要解决师资队伍的实际困难,充分利用平台资源,开发国家规定课程,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农村学校教师要积极利用平台资源,组织“双师课堂”。不仅要主动学习、观察,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还要加强课堂教学组织和学生指导,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4.加强师生互动。积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增强各级平台的互动交流、智能问答和个性化学习资源推送功能。鼓励有条件的市县通过本地平台加强学生学习数据和信息的采集分析,组织优秀教师为学生提供辅导答疑服务或开设直播课。学校应组织教师通过平台或互动工具软件、班级群、电话、视频、面对面交流等多种方式,开展师生互动交流;应鼓励学生通过班级小组、学习小组、学习伙伴结对等方式进行同学间的交流和讨论,合作学习、互助。

(四)提高师生应用能力

1.加强师资培训。高等学校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师范专业的必修课,把提高信息素养作为培养师范生的重要目标。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培训力度。作为“国培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和各学校教师培训,将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积极开展在线教育教学方法、学习规则、管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和交流,充分发挥“一师一课、一课一师”活动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推广应用推广先进的在线教育教学方法,支持创建在线教学教师工作室,为教师在线教学提供专业指导,全面提升教师在线教学能力。

2、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各地要指导和推动中小学校按照国家课程规划和课程标准开设和完成信息技术课程,将信息素养培养有机融入各学科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检索能力。识别、选择能力,重点提高学生数字化学习和创新能力,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推动信息技术课程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学生信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注重培养学生科学合理使用电子设备的习惯,控制使用时间,保证用眼卫生,注意防治近视。

(五)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1.确定重点建设项目。 《中共中央、教育部、财政部》2021年1月20日实施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