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sci论文发表后多久可以检索到,关于规范高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admin 2023-09-21 29
sci论文发表后多久可以检索到,关于规范高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摘要: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印发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为此,教育部科技司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1.问:请谈...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为此,教育部科技司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1. 问:请谈谈该文件的背景。

答:首先,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扭转教育评价不科学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晋升、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接力棒问题。 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人才评价体系不合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的现象依然严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价改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加强科学家作风学风建设”。有关部门已就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开展清理“只论文、只职称、只学历、只奖励”专项行动。高等学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要带头引领社会潮流,弘扬先进文化,培育创新氛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以打破论文“SCI霸主”为突破口,小切口、大改变,拿出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切实举措,破除“唯论文”,建立正确的评价导向。

二是回应群众关切和期待。近年来,SCI论文数量、被引次数、论文高被引次数、影响因子以及由此得出的ESI排名等相关指标已成为学术评价以及职称评价、绩效考核、人才评价的重要因素。评价、学科评价、资源配置、学校排名等核心指标,导致高校科研工作过分追求SCI论文及相关指标,甚至以发表SCI论文数量、高影响因子论文、高影响因子论文为目标。论文被引用作为根本目标。科技创新导致价值追求扭曲、学风浮夸、急功近利等问题,不利于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发展,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新时代,不利于教育和科技强国建设。各界要求废除论文“SCI霸权”、优化学术生态的呼声强烈。

三是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需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服务教育科技强国建设,必须加快提升学术治理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营造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创新氛围,促进学术进步。高校科技创新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追求科学精神、创新品质、服务贡献,敢于咬硬骨头,加强原始创新,加强长期积累和持续研究,力争实现重大突破。

2.问:如何理解SCI论文及相关指标的作用?直接用于科研评价存在哪些问题?

答:SCI是美国创办的科学引文索引。它是一个分类数据库,就像图书馆里的图书分类卡一样。通过统计论文的研究领域、方向、引用频率,帮助科技工作者获取最新文献,追踪国际学术动态。为前沿科研工作提供帮助。 SCI论文的相关指标直接用于科研评价,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SCI的本质是文献索引系统,而不是评价系统。 SCI论文不能简单等同于高水平论文。其次,SCI论文的被引用次数反映了论文受到的关注程度,但并不与创新程度和实质性贡献相对应。高被引论文更多地反映了学术研究的热点话题,但并不直接表明其创新贡献。第三,论文主要是基础研究成果的表达。 SCI论文的相关指标不能全面反映科技创新的贡献,不适用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工作的评价。

3、问:如何科学评价学术水平?

答:学术水平的科学评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文件提出三点意见:

一是建立健全分类评价体系。不同类型的科研工作有不同的产出形式。在评价方面,要解决“一刀切”的问题。我们既不能只看论文,也不能阅读所有论文。文件提出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国防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等不同类型论文的分类评价重点和不同权重。

二是完善学术同行评价。同行评价是科学研究评价中的常见做法。关键是要真正发挥同行专家的作用,引导专家在审稿过程中不要简单地用SCI论文相关指标代替专业判断,负责任地提供专业审稿意见,倡导建立审稿专家信誉制度评估。

三是规范评价评审工作。关于评价评价工作,一是减少并大力减少项目评价、人才评价、机构评价等“三评价”事项。其次,要规范评价指标和方法,充分听取意见,特别是科技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的意见;评审办法实行代表性作品评审,精简优化申报材料,不再要求填写SCI论文相关指标;评估过程应遵循同行评估原则、合理分组评估对象、选择合适的专家、合理设置工作量等。

在具体工作中,高校和管理部门也必须根据意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更适合各自特点的科学评价方法。

4、问:规范高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有哪些具体措施?

答:文件提出了SCI论文使用负面清单。包括五个方面的意见:

一是改进学科和学校评估。减少学科、学校排名评价,坚持分类、实地评价。评价中要突出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精心挑选SCI论文数量等量化指标,引导社会机构对大学进行科学评价和排名。

二是优化职称(岗位)评审和聘任办法。职称(职务)评价必须建立分类评价指标体系。考察的重点是人员是否适合该职位。不得将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职称(职位)评价的直接依据或者作为人员聘用的前提条件。

三是扭转考核奖励的功利主义倾向。学校不宜对院系和个人设定论文指标要求,取消SCI论文相关指标与资源配置和绩效奖励的直接挂钩。

四是科学制定学位授予质量标准。指导学校根据学科特点合理制定学位授予质量标准。不宜用SCI论文发表量、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条件。

五是树立正确的政策导向。大学及其主管部门要肩负起引领学术文化建设的责任,要有信心和决心。不得接受舆论宣传,不得发布以SCI论文相关指标为核心编制的排名等信息。

5、问:文件发出后,是否意味着以后该论文将不再在各种审稿中被阅读?

答:需要强调的是,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该文件的出台,是为了扭转当前科研评价中片面、过度、扭曲使用SCI论文相关指标的现象。正在被打破的是论文的“SCI霸权”。并不是否认SCI,也不是反对发表论文。同时,论文是科技创新成果的表达形式和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我们鼓励发表具有创新价值、体现服务贡献的高水平、高质量学术论文,在国际学术界发出中国声音。但在学术评价中,不能简单地以SCI论文的相关指标来判断创新水平;在各项评价活动中,要合理运用相关指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来指导评价工作,突出科学精神、创新质量和服务贡献。

6、问:文件中有些表述“不允许”,有些表述“不适当”。有什么不同?有哪些考虑因素?

答:在文件制定过程中,我们充分听取了各方意见,认真研究了文本中的相关表述。在文件中,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当谈到功利主义倾向时,使用“不得”就意味着明确禁止,现有做法必须坚决放弃。在某些方面,考虑到我国高校的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学科的特点和要求也不同,采取非刚性要求,以给予学校一定程度的政策灵活,充分发挥积极性。实施过程中,学校将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特点和学科发展特点的具体政策。例如,该文件第九条规定,“不宜以SCI论文发表量、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学生毕业和授予学位的限制条件”。这说明我们反对学校层面的硬性规定,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在一定基础上,学科、导师、院系从科研能力培养和培养的角度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是合理的。科研实践训练,也符合人才培养的需要。

七、问:下一步如何确保文件落实?

答:从教育部的角度来看,一方面,要求高校建设“双一流”大学,特别是教育部直属大学审核修改相关制度文件和“双一流”建设“根据若干意见制定的建设计划。另一方面,从管理部门本身来看,教育部相关司局及直属单位根据《意见》提出了具体实施措施。其他高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各自实际情况执行。教育部将通过督办等方式对各单位的清理整顿情况进行检查。对不认真检查、拒不整改、问题严重的单位,要采取约谈、通报批评等方式,并追究领导责任。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