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

admin 2023-09-21 2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摘要: 中共教育部党组˃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教党[2014]4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团委,新疆生产...

中共教育部党委举办学校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

关于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

交党[2014]4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团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团委:教育部各直属高校党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办发[2013]24号),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长期规律科学发展深入持续扎实细致为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推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性、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一、充分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结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要求。近年来,各地学校和共青团组织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任务。他们从认知、实践、传播、引导等方面入手,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积极进展。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面对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融合、对抗的价值竞争新形势,面对意识形态多元化、变革的新特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做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和培养。成功的任务是十分艰巨和紧迫的。我们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长期系统工作,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探索有效形式,形成长效机制。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2、推动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贯彻落实,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崇尚繁荣民主文明和谐,崇尚自由平等正义法治,崇尚爱国敬业诚信友爱”,紧紧围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综合运用教育教学、实践培育、文化熏陶、制度保障、研究宣传等,注重“融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教育的各个方面。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让师生自觉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心中、外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在他们的行动中。

三、推进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主要原则是:坚持系统规划、统筹推进,不断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顶层设计核心价值;坚持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形成可示范、可引领、可推广的工作激励体系、激励机制和实践模式。坚持细化落实,形成师生日常行为规范,增强自觉追求和实践能力;坚持传承创新,善于运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法,推动理念创新、方法创新,着力总结凝练基层创新的经验和智慧,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

4. 构建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能力体系。明确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系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立足学生发展核心能力体系,建立健全各学段、各学科课程教学相关标准,根据标准调整课程教材,构建与各级学校有机衔接的课程教材体系。

5、修订德育、语文、历史教材。充分发挥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工作委员会和国家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的作用,组织开展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语文教材的编制、修订和审查工作。以及历史教科书。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将国家主权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团结教育系统全面落实到课程标准、教材编写、和考试评价。

6.实施学院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创新计划。统筹推进教材、师资、教学、评价、学科、保障等综合改革创新,挖掘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断提高课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建设工程实施结合起来,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社会实践、网络教学等组成的教育教学体系。

三、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实践

7.建立健全师生志愿者服务体系。建立国家和地方公益性教师志愿者服务组织,协调引导教师志愿者开展活动,围绕服务教育系统的重大任务,逐步向服务社会延伸。制定并实施《学生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制度、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推动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

8.实施《实践教育社区建设规划》。推动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等按照“共同目标、机制共建、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原则,建立实践教育共同体,整合各方资源,发挥集聚效应,推动深度融合,实现实践教育管理、常态服务、品牌培育、项目配置、信息支撑、社会化运作的标准化。通过社团建设,搭建学生实践平台,增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

九、深化专题社会实践和志愿公益活动。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讲师团”,将大学生实习基地建设与农村(社区)基层党校建设结合起来,建立讲师团定点合作单位,构建覆盖绝大多数的网络阵地深入农村和城镇,向基层群众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暑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社会调查、文艺演出、公益服务。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纪念日和课余时间深入学校周边社区和群众,在扶贫、应急救援、大型活动、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长期志愿公益活动。

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教育

10、创新主题教育活动,形成校园文化品牌。编写歌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童谣、诗歌,通过定期采集、教唱、展示、评价,让学生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开学之初,密集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周”活动,组织报告会、分享会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我为核心价值观说话”活动,组织动员学生结合自身经历,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动画、微电影等方式表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和“节约粮食、水、电”活动长效机制,弘扬“奋斗的青春最美”、“用信仰对话” 、“对话生活”、“彩虹生活”、“文明风采”等品牌活动长期开展。深化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充分发挥大学生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

11.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积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融入日常教育管理,抓住民族传统节日等机遇,开展经典诵读、知识竞赛等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道德实践成果网上巡展”“道德模范进步校园”“致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我们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以“校训”、“校歌”为载体,通过讲故事、讲人物等方式,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积淀,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价值自信,加强民族传统体育艺术形式的宣传推广,充分发挥体育的综合育人功能,鼓励学生强身健体、磨练意志、发展进步。通过体育竞赛、文艺演出等形式,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践行。

12、充分利用现有平台,繁荣校园文艺创作。继续围绕高雅艺术进校园、中小学生民族艺术展演、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创办等活动,不断提高审美和人文素质活动的开展,使之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平台。激发师生自主创作能力,创作一批以爱国将领、革命英雄、科学先锋、道德模范、奉献模范、志愿服务标兵等为主题的音乐剧、戏剧,并在校内外组织推广-校园参观。创作一批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诗歌、散文、歌曲、动画、视频、微电影、公益广告等文化作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文化作品资源库。大、中、小学进行演出、放映、广播。

13、选择一棵树,讲述“校园好故事”、“校园好声音”的故事。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搜寻、优秀集体创建、校歌班歌征集推广等工作。结合“校园好故事”、“校园好声音”、“校园好集体”等主题活动,根据热爱祖国、爱岗敬业、勤奋学习、志愿服务、热忱等特点,评选出树木。助人为乐、勇于伸张正义、诚实守信、孝顺爱亲等,是各方面表现突出、班集体优秀的青年学生模范。通过先进事迹报告会、主题讲座、歌唱、朗诵比赛、视频广播等形式,大力弘扬校园好人好事,营造崇德行善、见才思才的浓厚氛围。精选一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的校歌、班歌,深入挖掘校歌、班歌所传达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底蕴,通过各类媒体平台进行传播。

五、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制度建设

14.完善学校规章制度。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完善教师管理规定、学生守则公约等师生行为规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校生活的基本规则。建立和规范学校礼仪制度,丰富升旗仪式、成人礼、入党、入团、入队等仪式的内涵,强化仪式的庄严性和教育意义。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校基层党团组织主题生活会、党团日、班会的重要内容。

15.探索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签订学生校园诚信承诺书,内容涵盖学业诚信、学术诚信、经济诚信、就业诚信等,并将诚信档案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重要依据。强化失信行为约束和惩戒。构建各学段有机衔接的信用约束机制,层层推进诚信档案建设。

16.落实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融入教师职前培训、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全过程。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关于建立健全高等学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创新师德教育,加强师德宣传,完善师德考核,强化师德建设。师德监督,注重师德激励,严格师德惩戒,激励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恪守职业道德,承担育人责任,永葆仁爱之心。充分激发教师加强师德建设的意识,鼓励教师发扬重自省、慎重的优良传统,在细微处见师德,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师德,养成师德的习惯。师德自律,积极规范师德师风,积极融入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实践,提高教师师德实践能力。

六、加强组织领导,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传播

17.加强就业保障。各地、各学校要建立健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机制,明确领导责任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具体指导和监督检查,注重构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作为干部取得的实际成绩是考核评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指标。各地学校要结合实际,自主制定符合本校特色、文化传统和师生特点的培养理念、工作思路和实践机制,制定并落实切实可行的工作纲要、计划和措施。按照职责任务,在资金、人员、信息技术手段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

18、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充分发挥教育系统特别是高校理论研究的优势,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共青团和青年部设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专项研究项目工作等课题和项目,重点支持相关课题研究和学术研讨、出版著作,系统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渊源、意义、科学内涵、基本要素和实践途径,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基础和学术支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9.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作用。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优势,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等主题,线上线下结合,开展网上主题教育活动,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价值观。建设和利用好网络平台,加强中国大学生在线、中国青年网、未来网、“一班”网、校园和各级共青团组织的公众微博、微信等平台建设,定期推送电子通过报刊、校园信息向广大师生宣传报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形成令人尊敬、平易近人、值得学习的示范效应。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互动传播功能,充分发挥共青团专家学者、辅导员、网络宣传员的作用,增强引领话题和主动发声的能力,引领共青团思潮。师生网络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积极推进工作创新。积极探索新理念、新方法、新举措,关注和加强对工作全局性、前瞻性、经常性问题的研究,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创新性、实效性,推动工作创新发展。不断总结好的经验做法,通过举办工作经验交流会、研讨会等方式,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进行研究、总结、推广,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各个学校的价值观整体进步良好。

中共教育部党组2014年10月17日

相关链接:

教育部思政司负责人就《关于推进各级学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答记者问以及各种类型”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