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形成怎样的考试招生模式,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考试招生模式

admin 2023-09-21 35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形成怎样的考试招生模式,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考试招生模式摘要: 国发〔2014〕3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出全面部署,...

国发[2014]3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教育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出全面部署,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明确要求。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考试招生体系。为学生成长、国家人才选拔、社会公平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也为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垂直流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一制度总体上符合国情,被社会公认为权威、公正。但也存在一些社会反应强烈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唯分数论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次考试就决定了学生终生的学习负担。地区、城乡入学机会存在差距,中小学择校现象较为突出。骗分、违规入场现象时有发生。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现就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要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维护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认真总结经验,突出问题导向,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才强国的保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遵循教育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坚持正确育人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完善规则,确保公平正义。要把促进公平正义作为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加强宏观调控,完善法律法规,完善体制机制,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平。

体现科学效率,提高选拔水平。增加学生选择权,推动科学选才,完善政府监督机制,保障考试招生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加强统筹规划,积极稳妥推进。总体设计是改革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考试招生制度,促进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的衔接和沟通,统筹实施考试招生和管理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先行,稳步推进。

(三)总体目标。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于2014年启动,2017年全面推开。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完善考试招生模式,促进人才选拔公平、科学选拔和监督。用强大的体制机制,构建连接各级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完善招生计划分配办法。

1.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综合考虑学生数量、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状况等因素,完善国家招生计划编制办法,督促高等学校严格执行招生计划。继续实施支持中西部地区招生合作计划,在东部地区高校安排专项招生名额,招收中西部地区学生。部属高等学校要公开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合理确定省级招生计划,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 2017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由2013年的6个百分点缩小到4个百分点以内。

2.增加农村学生就读重点大学的数量。继续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重点大学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部属高校和省属重点大学必须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额,招收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优秀农村学生。 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考入重点大学的人数大幅增加,形成了保障农村学生考入重点大学的长效机制。

3.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解决择校问题。推动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招生具体办法,试点学区制、九年一贯制招生。完善高中生考试招生办法。落实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向本地区初中合理配置的办法。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和入学考试政策措施。

(二)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

1.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业水平测试主要测试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学生毕业和继续深造的重要依据。考试范围涵盖国家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离科目。学业水平考试由省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组织实施,确保考试安全有序、结果真实可信。各地要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和考试时间,创造条件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同一科目两次选修的机会。 2014年,发布了关于改进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指导意见。

2.规范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条件的全面发展,是学生毕业和继续教育的重要参考。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优秀表现,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等严格程序,强化监管,确保公开透明,确保内容真实准确。 2014年,《关于规范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出台。各省(区、市)制定综合素质评价基本要求,由学校组织实施。

3.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高职院校的考试招生与普通院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进行文化基础和职业技能相结合的考试。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并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得分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依据,参照综合素质评价。学生也可以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 2015年,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约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2017年成为高职院校招生的主渠道。

4.深化高考内容改革。命题内容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增强基础性、综合性,重点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进评分方式,加强评分管理,完善绩效报告。加强国家教育考试机构、国家题库和外语水平评价体系建设。 2015年起,更多省份将使用国家统一试卷。

(三)改革招生录取机制。

1.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大幅减少并严格控制考试加分,从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学生的加分。对于确实需要保留的加分项目,要适当设置加分。探索完善边境特困少数民族地区加分政策。地方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仅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省(区、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加强对加分候选人资格审查,严格执行认定程序,予以公告,加强监督管理。 2014年底,出台了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加分数量的意见。

2.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力的优秀学生。申请者必须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符合相应要求,并接受报考高等学校的评估。试点院校必须合理确定考核内容,不得采取联合考试、组织专项培训的方式。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方式、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 2015年起,全国统一高考后实行自主招生安排。

3.完善高校招生选拔机制。高等学校应当在招生章程中明确考试招生的标准、条件、程序等相关事项,并提前向社会公布。加强学校招生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招生委员会在制定学校招生计划、确定招生政策和规则、决定招生重大事项等方面的作用。高校可以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对学校考试、招生场所进行检查,对招生工作实施第三方监督。建立考试录取申诉机制,及时回应和处理各类问题。建立了招生责任制度。自2015年起,由校长发出录取通知书并对录取结果负责。

4.完善招生方式。实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写报名表的办法。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批次。完善招生模式,推广和完善平行志愿招生方式,增加高校和学生双向选拔机会。 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招生改革批次试点。

5、拓宽社会成员终身学习渠道。扩大社会成员接受多元化教育的机会。中等职业学校可以实行注册招生,成人高等教育实行灵活学制,进入容易,退出严格。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考试服务。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学习成果认可和转换制度,试点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院校之间的学分转换,实现多种学习渠道、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的互联互通。搭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2015年,我们研究出台了学分互认和转移的意见。

(四)改革监督管理机制。

1.加强信息公开。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健全分级负责、规范有效的信息公开制度。进一步扩大信息公开内容,及时公开招生政策、招生资格、招生规定、招生计划、考生资格、招生程序、招生结果、咨询申诉渠道、重大违规事件处理结果、录取审核结果等信息。进一步扩大信息公开范围,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的监督。

2.强化制度保障。完善政府部门协调机制,加强教育考试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构建科学、规范、严格的教育考试安全体系。健全诚信制度,加强考生诚信教育和诚信档案管理。完善教育考试招生法律法规,提高考试招生法制化水平。

3.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强化考试招生全过程监管。我们将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严肃追究当事人和相关人员责任,并及时公布查处结果。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1.改革考试科目设置。为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性,考生的总成绩由统考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和高中三科组成学术能力测试。高考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保持不变,成绩保持不变。文科和理科科目不区分,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总分的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院校的要求,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独立选择。大学和自己的优势。

2.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探索基于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高等学校应当根据本校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研究提出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和综合素质评价方法的报考要求,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3.开展改革试点。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选择有条件的省(市)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及时调整丰富,总结完善试点经验,切实落实综合改革,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增加学生选择性,分散学生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 2014年,上海市和浙江省分别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将从2014年秋季新生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试点为高考提供依据其他省(区、市)考试改革。

三、加强组织领导

(一)细化实施方案。各地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切实加强领导。教育部等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配套文件。各省(区、市)要结合实际制定地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报教育部备案后向社会公布。

(二)有序推动实施。要充分考虑教育周期性,提前公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给予考生和社会明确稳定的预期。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完善措施。

(三)加强宣传引导。要加大改革方案和政策的宣传解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化解疑虑,凝聚共识,营造良好改革氛围。

国务院

2014 年9 月3 日

阅读
分享